牢记初心使命 班导师工作探索之路硕果累累

 

5月5日,《光明日报》以《是良师更是益友——大连民族大学班导师工作纪实》为题,报道我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班导师工作。我校班导师工作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回顾学校历史,我校班导师工作在建校伊始就开始了边实践边总结的探索之路,班导师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招生办学时的班主任制,学校从关注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入手,探索了以班导师为主要载体的既教书又育人的工作机制,收到明显的效果。学校班导师建设的经验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2007年9月以信息简报形式向全国推广。国家民委、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高校工委也在高校中多次进行经验推广,起到示范作用。从1997年起,学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自然班配有班导师,班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师的职责是“学习指导、成引导”。2004年已有234位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师,其中博士27人,硕士129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68人。班导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学校育人效果显著。2004年大连民族学院由班导师指导的学生科研立项140项,参与的学生有800多人。这些有效的做法,也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档案馆馆长宋江岩时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她还清晰的记着当时校党委也要求宣传部把班导师工作的成果,向国家级媒体推荐宣传,用工作成果来扩大学校的美誉度。2005年春节前,宋江岩邀请时任《光明日报》记者部主任、高级记者宋言荣来学校采访班导师工作。很是巧合的是,早在1985年学校项目落地大连的第一篇报道,就是时任《光明日报》大连记者站站长宋言荣报道的。他对我们学校的建设发展是有感情的,他风尘仆仆来到我校,采访了校领导、学生处长和班导师代表。一上午的采访,引起了宋言荣的极大兴趣,他没想到学校各种做法是那么新颖而有效。学生处长介绍了班导师们各具特色的大量做法,如当时生物工程系李春斌博士常在课堂上用生物学原理讲人与自然相处,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和谐等等,让学生在探索生物界的奇妙时领略思索人生。土建系王庆春博士所带班的黄大岸是个湖南籍贫困生,刚来学校的时候,他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一度想退学。王庆春知道后一次次引导他,渐渐地黄大岸对建筑与民族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帮助下,黄大岸同学从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上学期先后发表9篇论文,其中有8篇在核心期刊发表。黄大岸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续两年获得单项特等奖学金,科技创新标兵。

 

 

当时经济管理系班导师孙丽坤教授作为接受采访的班导师代表侃侃而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她将心理学的需要层次论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不同阶段的需要进行分层管理。她还道出了班导师共同感受,“在大连民族学院做班导师是一种荣誉,每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学生总是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优秀的班导师”。详实生动的采访让宋言荣非常兴奋,他当即表示,作为国家科研教育的主流媒体,就是要把这样的好做法推广介绍给教育工作者。2005年3月20日,《光明日报》在头版以《大连民院班导师成为学生良师益友》为题对我校班导师工作深入报道,这篇重要的报道对我校班导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的推广宣传,也是我校外宣工作的重要成果。

 

 

牢记初心使命,全员育人踊跃参与,班导师工作一直成为学校的工作亮点,继往开来不断探索总结,可圈可点成果斐然。今年,学校对班导师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推进,班导师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中层领导干部为补充,共636名。校领导也组成“编外”班导师队伍走进学生中间,就连档案馆的年轻馆员都报名成为班导师的后备力量,全员育人在学校历史悠久,蔚然成风。班导师深入学生,主动及时了解学生需求,有利于在工作中针对学生的需求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让‘以学生为中心’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班导师工作构建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困难学生帮扶、日常教育管理、班级组织建设在内的“五维一体”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和积极完善了“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从1997年到2005年,再到2022年,未来可期,班导师工作的内容和人员结构不断拓宽,班导师们乃至每一位民大教职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育人初心,努力当好学生思想、健康和学业的“守护者”,打通教育管理服务“最后一公里”,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刘爽)

友情链接

咨询电话:0411-87580716
地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西路18号
Copyright © 2017-2019. 大连民族大学档案馆

Copyright © 2017-2019. 大连民族大学档案馆
地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西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