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第二届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研讨会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讨周 新闻报道(一)

首页>>新闻中心>>学院新闻

第二届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研讨会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讨周 新闻报道(一)

作者:陈楠楠    日期:2023-05-18 11:12

  

 

 

 

 

   5月1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第二届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研讨会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讨周会议在外国语学院325会议室隆重召开。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尹敬爱、英语系系主任刘英蘋、日语系喜君老师分别就各自在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建设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了分享。会议由朝鲜语专业陈楠楠主持。

  副院长尹敬爱以《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与运行机制》为题,在会议上介绍了基于OBE理念的“课赛一体”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尹敬爱为文学博士,现任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研究学会副会长,韩国国语教育学会海外理事,韩国双语学会研究理事。主持国家人文社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一项,主持省级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语言对比、教学法等。尹敬爱副教授在会议发言中提到,“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着力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为课程目标,基于静态、动态、互动层面的能力培养策略,构建了“课上+课下”混合式联动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把课前、课中,课后有机地关联起来,实现了课堂、课下实践的订单式关联,使实践教学具有很高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并且采用嵌入式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构建了良好的教学评循环机制。基于OBE理念的“课赛一体”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以成果为导向,对课程进行反向设计,正向实施,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同时践行“课赛一体”模式,结合教学评, 着力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外语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系主任刘英蘋以《《翻译中国故事》课程学习效果 “过程性”评价》为题在会议中进行了交流。刘英蘋为文学硕士,现任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系主任,辽宁省翻译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料库与翻译。刘英蘋副教授提到在《翻译中国故事》课程里,课程组以“增值评价”为理念进行了输入和输出的双向教育模式。“输入”方面,通过学生预热+教师讲授+课后训练的“三位一体”模式展开全方位、无死角教学。“输出”方面形成课前训练+课后实践+能力形成+专题比赛+笔译证书等多点评价体系,以“核心词条盒子”+“时政文献微格教学视频”+“翻译批评辩论”+“时政文献段落翻译”等为具体评价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达到了学生理论能力升华+翻译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内驱力提升+思想意识进步的增值性教学目的。

  喜君老师对《翻译中国故事》的日语课程建设案例进行了介绍。喜君为文学硕士,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及翻译,主持教育部产学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4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译著1部(第二译者),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获2017年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日语组季军,首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喜君老师在发言中提到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日语专业针对2020级学生开设了《翻译中国故事》课程。授课教师团队集思广益,关注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坚持汉日翻译能力培养与讲好中国故事相结合,翻译实践的内容涉及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政策等全方面,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奋斗之路、发展方向及使命担当。依托课程开展了“时政词汇翻译大赛”“时政短句视译大赛”等,鼓励学生组队合作申请大创项目,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本次会议与会50余人,三位专家分享完经验之后,来自大连大学英语学院的王晓军教授、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梁艳君教授、王玉平教授分别对外语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方向、教研相融合的课题梳理和提炼以及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建设的突破等内容进行了总结。会议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