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班团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学生工作 >班团风采

年味微记录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4-02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自上古时期就有了年的说法,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也衍生出了不同的春节文化习俗。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本民族和本地区的春节风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了“过年回老家,风情满华夏”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踊跃报名,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热情。 

除夕,也就是人们所称的大年三十,象征着辞旧迎新,万象更新。“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在这一天,每家每户贴上春联,在夜晚来临之际,他们早早的做好年夜饭,然后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激动的等待着新年的到来。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新年也如约而至,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喜悦的笑容,窗外也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春节的气息。我们的同学也没有闲着,在感受春节浓郁气氛的同时,也记录着老家独特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来自软件171班的布依族女孩儿韦键松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在大年初一时,他们当地会举办很多活动,例如一些体育项目、唱山歌、斗牛、登山等,还有人山人海的庙会和色彩纷呈的灯会,无比热闹。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来自网络173班的格桑拉姆同学向我们介绍了雪域高原上藏族的新年习俗。藏族过的是独特的藏历新年,而藏历新年的推算法与农历春节有差异。在初一时,家庭主妇们便早早地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分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此后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仪式完毕后,便吃麦片土巴和酥油茶煮的人参果,接着互敬青稞酒。初二亲友之间互相登门拜年祝贺,互赠哈达。此活动会持续三五天,格外喜庆。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当代回族通用汉语,不同地区持不同方言。关于回族分布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因为信仰伊斯兰教,回族每年主要过三个重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节日均以伊斯兰教历计算。来自计科173班的回族女孩马文婕同学,为了解节日习俗,特地去采访了生活在敦煌当地的回族居民。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会包不同馅儿的饺子,端上预先做好的腊八醋,一家人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三十这天,果壳可以随地乱扔,而且晚上不能扫,在回族过年的习俗里,回族人管它叫“踩碎(岁)”。回族不守夜,不磕头,到了晚上会闭门睡觉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来自计科173班的李旸同学向我们介绍了白族的春节特色。春节是白族最隆重的节日,每逢春节来临,白族人家都会用毛笔书写春联。白族过春节,从年三十到正月十八,几乎天天有节日,月月有庙会,时时耍龙灯。各村各寨都要迎本主,过本主节,非常热闹,格外喜庆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现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来自蒙古族不同地域的同学们向我们介绍了蒙古族独特的新年习俗。通过他们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蒙古族的春节被称为“白节”,之所以被称为白节,是因为蒙古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和吉祥的象征。在白节到来时,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会换上节日的盛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同恭贺新年。全家人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长辈献哈达、敬酒和礼拜。孟克吉雅同学告诉我们:在蒙古族人民的春节中,喝奶茶、泡奶豆腐、啃手把肉已成为蒙古族人民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来自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的高明同学向我们介绍:受历史文化的影响,鄂尔多斯的年味十足,贴春联、剪窗花这样的传统习俗没有被丢弃,献哈达敬酒、祭火和祭奠成吉思汗陵则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鄂尔多斯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到来。高江霆同学表示:蒙古族的民俗不止体现在他们的饮食上,同样还有他们的文化、文字,比如他们会用民族语言写春联。

土家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软件174班的胡溯源同学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土家族的新年风味,首先她向我们展现了土家族的独特年文化——打糍粑,其中又有分类,分为糯米糍粑、高粱糍粑、小米糍粑,各有各的味道,在土家族中还有“拜年、拜年,粑粑上前”的民谚。还有一种特色小吃,“炒炒米”,将糯米蒸熟,晒干成阴米。用沙炒阴米,就可以干吃或开水泡着吃,十分美味。对于土家族人而言,过年最重要的还是一家人团圆,热热闹闹地吃一顿团圆饭,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来自计科172班的田一卓同学,向我们展示了过年时家乡江边的雾凇奇景,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造就这样的奇观。来自计科172班的张海永同学向我们介绍了从老一辈传承下来的过年习俗。从年夜饭的准备到过年时的盛典,再到年后的各种活动,比如年后会举办的圣会,会有各式各样的护旗队、舞龙队、大秧歌队进行表演,让我们切身感受到过年的喜庆氛围。

朝鲜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朝鲜语。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计科172班的李惠京同学向我们介绍了朝鲜族的新年图景。她的年味微记录给我们展示的是朝鲜族过年时的各种风俗习惯,在火热的地炕上摆满了诱人的朝鲜族美食,有火辣诱人的辣白菜,也有逢年过节要吃的象征着新的一年圆圆满满美好的朝鲜族风味打糕,围坐在大桌子上的各位朝鲜族都会身着特色的传统服饰,以她们独特的方式庆祝新年

汉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来自汉族的同学向我们介绍了汉族的春节习俗。春节是汉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过年之前,每家每户都会将家里打扫一遍,据称意在洗去一年的纤尘,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气象。新年来临之前,他们会在门前贴上春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除夕,各家各户会准备好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年初一开始,每家每户的大人会带着自家的孩子去亲戚家拜年,孩子们会收到长辈的压岁钱,压岁钱寄寓着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的美好祝愿。

还有来自很多民族和地区的同学都分享了家乡的新年习俗,这里无法一一介绍,但是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地区,都是同气连枝,手足同心。每个民族每个地区的习俗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和传承的,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文明火种才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也将会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为同学提供更优质的实践平台,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