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重点实验室»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国家民委新能源与稀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负责人:董斌

国家民委新能源与稀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旨在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民族地区的需求,瞄准国内外新能源材料与稀土资源利用前沿课题,解决地方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型清洁能源及稀土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问题,并取得标志性成果。现有成员24人,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4人。近5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重点及一般项目30余项。申请及授权美国、日本、韩国及国内发明专利20余项。获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黑龙江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奖励5项。占地面积1250平米,拥有先进的稀土发光材料及光电器件的制备、测试及封装设备,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本平台紧密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制造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需求,在新能源技术、稀土资源利用和稀土发光生物传感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以提高我国稀土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解决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难题,引领稀土科研和稀土产业快速发展。

辽宁省稀土光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负责人:董斌

本研究中心面向国家在稀土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医疗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及瞄准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展前沿,结合近期研究方向和任务,依托学校特色及学科优势,推动稀土光功能材料与技术的工程化应用,重点围绕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光电/热传感器件、稀土催化材料、稀土玻璃及陶瓷等先进材料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技术研究,突破一批高性能材料关键技术,在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国内领先地位。本工程中心研究队伍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6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4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9人、大连市顶尖及领军人才2人、大连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近年来累计发表国内外高水平SCI论文500余篇,申请及授权美国、韩国日本以及发明专利80余项,获得国家级重点及一般项目6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0余项,项目总经费6000余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7项。

辽宁省光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负责人:董斌

辽宁省光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紧密结合国家、行业和区域的重大需求和战略发展重点,以开展光敏材料与器件学科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要任务,同时紧扣战略发展重点,结合国际前沿研究,开展先导性基础研究。通过实验室的工作,凝聚一批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创造原始性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成果,培养高端人才,大力促进人才和成果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贡献。现有成员27人,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5人,大连市领军人才2人。近5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重点及一般项目50余项。申请及授权美国、日本、韩国及国内发明专利20余项。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黑龙江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奖励。占地面积1250平米,拥有先进的稀土发光材料及光电器件的制备、测试及封装设备,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实验室重点开展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光催化材料、稀土发光玻璃及陶瓷等先进材料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技术研究,突破一批高性能材料关键技术,相关成果已经取得国内领先地位。坚持以高水平科研项目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以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促进科研成果积累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光敏材料为引导、主导产业规划、以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和促进辽宁省、大连市光敏科技和产业的发展。

辽宁省等离子体技术重点实验室

负责人:牛金海

实验室目前拥有固定研究人员17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计划人选1人次,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次,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千人层次各1人,其中校领军人才一层1人,校领军人才二层次2人,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科研教学能力较强的团队。平台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在环境、材料、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开展包括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对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进行设计、诊断和应用研究,围绕国家战略产业磁约束聚变能的需求开展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研究,以及与等离子体技术相关的纳米材料及光电检测技术研究。近五年实验室研究人员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2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省部级立项及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近50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辽宁省稀土微纳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

负责人:罗昔贤

本平台学术队伍由22人组成,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6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7人,大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杰出青年人才3人,团队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研究团队依托国家民委新材料与稀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光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以及大连市先进稀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期专注于X射线激发发光材料、紫外-蓝光激发下转换发光材料、近红外激发上转换发光材料和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发工作,并开展其在医疗探测、照明与显示、生物标识、分子检测、光电探测等领域的应用基础和专业技术研究。团队成员近年来累计获批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以及青年项目14项,获批辽宁省重点项目、“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16项,大连市顶尖及领军人才项目、大连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以及大连市科技创新等项目9项,累计到账经费1300余万元。平台现有办公及实验用房面积2000余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

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光电信息与显示技术研究所

负责人:朱革

该研究所聚焦新型照明与显示、光学传感与通讯、信息加密与存储等国家重大需求,主要开展新一代C波段响应稀土发光材料、信息显示用稀土发光材料以及高性能信息存储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研究所现有成员24人,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以及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近五年先发表国内外高水平SCI论文200余篇,申请及授权美国、韩国、日本以及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级重点及一般项目30余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3项。占地面积1250平米,拥有先进、完善的稀土发光材料及光电器件的制备、测试及封装设备,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研究所在不断优化稀土发光材料性能的基础上,探索新原理、新技术,拓展其在新一代半导体照明、信息显示、光电探测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建设稀土发光材料与光电器件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和高水平专业实验室,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大连市先进稀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负责人:曹保胜

本工程中心聚焦于稀土资源利用,在主要开展新型稀土发光晶体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功能化传感器等先进材料实验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上述材料的工业加工、检测及转化过程。本团队在不断优化相关先进稀土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力求将其组装成具有功能化的传感器,为稀土材料在温度、湿度以及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本工程中心现有成员15人,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大连市领军人才2人。近5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重点及一般项目50余项。申请及授权美国、日本、韩国及国内发明专利20余项。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黑龙江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奖励。占地面积1250平米,拥有先进的稀土发光材料及光电器件的制备、测试及封装设备,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

大连市宽激发带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负责人:罗昔贤

宽激发带材料及应用实验室拥有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科研团队,研究队伍包括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4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9人、大连市顶尖及领军人才2人、大连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所有研究人员均具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近年来累计发表国内外高水平SCI论文500余篇,申请及授权美、日、韩及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得国家级重点及一般项目6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0余项,项目总经费6000余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目前实验室拥有专职技术人员22人,所有研究人员均具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实验室在宽激发带材料已经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本实验室围绕宽激发响应发光材料的设计研发及应用研究开展工作。实验室现有面积1250余平方米,配备了现代化的先进仪器设备,设备资产超过3000万元。

大连市低维半导体光电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负责人:张振翼

该实验室聚焦“碳中和、碳达峰”、新能源、环境治理、传感技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辽宁省、大连市对新材料、光电转换技术、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致力于在新型低维半导体光电材料的设计构建、表/界面修饰、以及载流子动力学行为调控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主要涉及低维无机半导体材料、低维有机-无机杂化半导体材料、低维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的光催化制氢、二氧化碳转换利用、污染物降解、光电转换、微纳传感、以及发光显示性能等。实验室将围绕半导体材料前沿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持续探索高性能低维半导体光电材料可控制备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加快低维半导体材料的广泛应用。

大连光电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负责人:徐文

本平台聚焦于大连光电产业,在主要开展光电转换材料、探测及光伏器件的同时,更加注重上述材料与器件的转化。本团队在不断优化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力求发展新型光电转换器件,为其在光电检测、显示与照明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本平台现有成员20人,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ren、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2人,大连市杰出顶尖及杰出青年人才2人。近5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重点及一般项目20余项。申请及授权美国、日本、韩国及国内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