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质量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依托国家发展战略、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学生产出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以培养电子信息领域的具有现代工程教育特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专业定位,把专业建设为民族院校示范性“应用型工程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立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以民族地区和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民族院校学生的多层次状况,确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型工程师”多元化层次性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即:生产维护型工程师、产品开发及工程实施型工程师、研发型工程师。
通信工程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理念,以通信工程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信息通信行业,以服务工业行业及辽宁省智慧型城市信息化建设为目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与企业紧密合作,整合校内外资源,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信息技术特色,构建分阶段、多层次、开放式通信工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立足民族特殊性和民族地区及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应用型学科的人才定位,确立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三型工程师”分方向、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即:生产维护型工程师、产品开发及工程实施型工程师、研发型工程师,形成“能力培养+知识应用+人格养成”应用型通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物联网工程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创新创业活动实训等多种形式,对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技能,尤其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增强学生捕获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毕业生。通过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争取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并努力为本校其它专业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围绕信息类专业定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以进一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团队的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高层次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教学团队”的基本思路,以一流的标准要求建设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理论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拥有了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以及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并拥有两个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电子技术教学团队”和 “信号与信息处理团队”,师资队伍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通信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目前已经组建了基本的教学团队,基本满足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现有专业教师43人,师生比为1:51。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13人,中级职称43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44.2%,中级及以上职称占100%;有博士学位者25人、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58.1%。为本科生授课的主讲教师均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了岗前培训。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达到了100%。
表1 信通学院专业简况表
专业类
专业名称
现有专业教师
博士学位人数
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
辽宁省专业综合评价排名
专业建设项目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19
10
9
2/262013年)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通信工程
13
8
7
2/242013年)
校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
计算机类
物联网工程
11
7
3
尚未参评
校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
 
(三)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特色
为了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目标,首先根据社会需求、行业标准并结合民族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三型工程师”的能力培养标准与培养要求。围绕能力标准和培养规格,建立了能力培养实现矩阵和课程体系。为了突出“三型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充分发挥电工电子省级示范实验中心、省级工程中心、大学生创新工作室、产学合作平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拓展工程训练内涵,建立了基于“做中学”教育理念的分阶段、多层次、多模式、模块化、综合性、开放式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加强行业界和企业界与专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联系和有效合作,与国内顶尖电子信息领域企业中兴通讯股份公司建立了辽宁省唯一“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同时,与本地龙头企业大连光洋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辽宁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了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另外,依托省级示范实验中心、省级工程中心、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以及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等,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了“以创新促创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人才培养”特色
(2)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特色
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多元化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基于做中学教育理念,构建了多层次、多模式、开放式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创新促创业。
1)  根据民族地区及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工程技术人才的多元化培养,积极推行基于“三型工程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立足民族特殊性和民族地区及地方经济人才需求,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建立了基于“三型工程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依据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实施相适应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方法。
2)  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做中学”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水平
遵循“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搭建基于“做中学”的人才培养硬件支撑平台,建立了分阶段、多层次、多模式、模块化、综合性、开放式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施“项目化多维融合式+双语教学‘语码转换式’”实验教学模式和“产品为导向、分层递进”的校内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工程认知、工程实践和管理、工程应用、工程开发”工程实践训练四年不断线。
3)  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面向行业的按需培养
与国内顶尖电子信息领域企业中兴通信有限公司建立了辽宁省唯一的“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与本地龙头企业大连光洋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辽宁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发展与区域行业发展紧密对接。企业一线工程师和行业专家纳入专业师资队伍,企业与专业共同制定人才需求标准和培养方案,真正实现面向行业的按需培养。
4)  搭建多维创新载体,以创新促创业,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依托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嵌入式工业控制工程中心、民族信息化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大学生创新团队、创新中心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搭建多维度立体化创新实践载体,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交流创新思想、实现技术创新以及创成果产业化的个性化培养平台,进而实现创新促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及教授授课情况
我院开设的课程中实践课程约占总课程的31.3%,选修课程占总课程的26%,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达到100%。
(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学校和专业高度重视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了由“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院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系部专门职能领导、专业主任、企业导师委员会”构成的“学校-学院-系部-专业-社会”五级教学指导与管理组织架构,保障了特色专业的建设质量;建立健全了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等内部和外部协同评价体系和质量跟踪反馈机制。专业在完备的教学管理机制下,通过评管系统、评教系统、评学系统、社会评价系统、教学效果监控系统等,对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师资队伍、评价体系、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等做持续的改进和调整,建立了良好的持续改进机制。
 

图1 
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
国家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是一种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代表着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紧密围绕国家工程教育发展方向,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体系为引导,全面推进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和专业建设。目前,专业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建设基础,已经向认证中心提交了申请书。在“十三五”期间,专业将逐步全面推进专业工程教育和专业工程教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