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质量报告

机电工程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我院各专业服务面向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持。人才培养目标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学科专业结构
机电学院包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车辆工程、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五个专业,其中,除了工业工程专业授予管理学学位之外,其余四个专业都授予工学学位。其中,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校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1个,校级工程教育试点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工程中心2个。 
(三)学生情况
机电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935人,其中本科生1917人,占学院现有学生总数的99.1%2014年学院毕业学生数为452人,获得学士学位人数为452人,学位授予率为100%。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2%。年终,毕业生中就业人数450人,就业率为99.6%
二、师资和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2014年,机电学院共引进教师6名,全部具有博士学历,其中副教授3名。截止到2014年底,机电学院共有教师总数为54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师资结构组成为:
1)学历结构:博士32人、硕士15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59%27%。另外,有在读博士1人。
2)职称结构: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讲师28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8.5%29.6%51.9%
3)年龄结构:35岁以下教师14人、35岁以上教师40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25.9%74.1%
4)学缘结构:54名教师分别毕业于24所高校。其中,重点大学12所。
另外,我院现有特聘教授2名,优秀学科带头人2名,优秀教学带头人1名。我院教师除实践教学岗位的7名人员以外,全部为主讲教师;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均为100%;专业主干课教师参加教学研究的比例为100%
(二)教学条件
1. 教学经费 
2014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1.7万元,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05万元,生均1070元;2014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37.2万元,;2014年本科实习经费支出180.84万元,生均实习经费943元;2014年本科实验经费支出15.27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80元。
 2. 教学用房
学校为机电学院创造了比较好的办学条件。目前机电学院教学与行政办公区的面积达到2500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平方米,机电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使用面积为3500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1.7平方米
 3.仪器设备
为了维护学生的利益,我们一直坚持“满足教学,兼顾科研”的实验室建设原则,把绝大多数的设备费投在了本科教学方面。2014年机电学院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421.15万元,截止到2014年年底,机电学院教学科研实验设备总值为5300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2.8万元。这些实验设备基本可以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强化了运行管理与安全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运行程序、设备管理与使用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资源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4.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由开发区校区图书馆和金石滩校区图书馆二部分组成,形成印刷型文献和电子文献、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相互补充的文献保障体系。截至201412月,可供机电院学生使用的图书馆藏文献总量达到28万册,其中纸质文献达到19万册,生均纸质图书103册;电子图书9万册,生均电子图书47册;馆藏电子期刊3.2万种,中外文数据库44个。
三、教学建设和改革
(一)教学建设 
1. 专业建设
2014年结合学校开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机电院各专业为满足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引入了专业教学质量的国家与国际标准,参照各专业教指委的培养标准,重新构建了适合我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9月份,我院自动化专业作为学校两个试点专业之一向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提交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11月份我院的工业工程专业参加了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们认真组织专业开展相关工作,按期完成了专业的信息填报,并提供了相关支撑材料,目前评价工作正在进行中。12月份,我院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了本年度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
2. 课程建设
学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借助教育技术的提升,不断推动课程建设,逐步培育了一批具有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全面推进课程建设。2014年,学院获批校级立项建设课程4门,录制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4门。经过多年建设,由付立军老师负责的《电路》课程也获批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3. 校外实践资源建设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形势下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我们根据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计,制定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规划,并根据各专业方向和特色选择好对应企业单位,通过签订协议,形成稳定、有效的校外实习基地。2014年我院同大连国检计量有限公司、大连国彪电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新建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基本可以满足各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需要。
(二)教学改革
1.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按类培养、全面发展与整合优化、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及多样化与因材施教的原则,在顶层设计上体现了多元化、国际化、人本化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培养方案在执行过程推动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多元培养”三阶段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了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全年开设课程143门,其中选修课程门数占28%。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都超过了总学分的3%以上。
2. 推进专业综合改革
为了加强各专业内涵建设,机电学院依托各类专业建设项目,推进专业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影响教学质量关键环节的一体化改革。组织开展了各类精品课程建设。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教师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方法教学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课程的考核成绩中加大了平时成绩比重,同时软件类课程也加大了实际操作成绩比例。
3. 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推进管理机制创新
学院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了由实验、校内外实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课程设计、工作室课题、毕业设计(论文)和科技活动等环节构成的课内外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建设研究性实验项目和精品实验项目等措施,大幅度地提高了基础实验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自动化专业尝试开展了实践环节导师制,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4.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增加或者加强了创新创业环节的学分。同时通过学分认证、学分替代和学分奖励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践。学生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取得研究成果专利或在工作室完成的课题成果质量较高且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可获得奖励学分,替代部分课程学分。
四、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牢固确立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构建了系统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全面的质量管理格局。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院领导重视教学,无论是日常教学工作还是各类教学检查,学院领导都能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学情况,指导、督促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学院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提高教学质量。在职称评聘制度、分配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优先考虑教学工作需要,向教学一线倾斜。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证。学校制定了符合学校特色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了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实施、理论课程教学要求、考试环节、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环节监控质量标准,针对特色的校本课程、创新课程、工作室课程也进行了标准制定。机电学院配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中心共同完成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工作。.
(三)质量监控
学校、学院、专业三个层级共同开展的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机电学院成立了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团,主要成员包括班子成员、各专业主任、兼职督导,利用督导团实现了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督导和监控,包括规范教学安排、随机督导听课、抽查教学进度(根据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每学期开学初主要完成教学秩序检查,期中时,利用专项检查、师生座谈会等方式,深层次掌握教学动态信息,期末集中在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实践环节,考试周考试秩序,试卷命题质量等方面。另外依托学校的学评教和教评学平台,实现了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
五、学生学习情况
(一)大学生学业指导情况
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学业指导制度、成立了学业指导咨询室,编制印刷了《大学生学业指导手册》,聘请各院系主任担任指导教师,采取值班制度,每天下午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针对性咨询。聘请各学院教学院长、专业主任为新生做学业指导讲座,从学分研修、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前景、考研等方面对大学四年的学业要求做整体讲解;聘请班导师以学业指导为主线,把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把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相结合,实现了“德智合一”的教育功能;引导任课教师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将学业指导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落实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计划,形成全院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学风建设情况
机电学院大力推进学生思想工作进园区、进公寓活动,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加强理想教育和成长教育,通过入学教育,党团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实干成才的成才观和自主学习的学习观,从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二是严格教学要求,严格考试纪律,严格校园管理,及时而又客观地处理各类违纪事件,绝不护短。三是针对工科学生的实际,注意加强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一些高水平的文化讲座或就业指导,另一方面做好“太阳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科技创新和暑期社会实践等工作,加强和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推动学生提高修养、刻苦学习、增强才干、勇于创新。
(三)学生成就及社会评价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学院通过电话回访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扎实有效,对学生的培养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高度评价了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在分析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方面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2014年我院学生获得了包括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桃战赛、大学生方程式汽车汽车大赛、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第九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
六、特色发展
(一)构建了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品质,革新一刀切的粗放型教育,直面学生的基础差异、个性差异与需求差异,既保证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够使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通过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学有所成,成长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贯彻学校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机电学院构建了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对于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通过专业方向的设立、选修模块的设置实现分层次教学,同时完善学业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帮助全体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较强
学院构建了寓教于研、寓教于创的本科专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新赛事等一系列校内外、课内外实践环节,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全方位开展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包括课题式教学、项目制教学、做中学教学、平台化教学等多种手段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二次开发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学生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可程度较高
2014年机电学院各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为90.2%,年底就业率达到了99.6%,其中有近10%学生考取了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多名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公司和企业就职。连续多年的90%以上的初次就业率表明机电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是比较高的。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或者转入机电学院的各专业,说明各专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特色问题
机电学院各专业在凝练专业特色时,都提到了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但是同985211院校相比以及和具有行业依托学校相比,各专业的特色并不突出。下一步,我院将实施专业提升工程,加强各专业内涵建设。
(二)师资队伍问题
机电学院师资力量总体不足,且年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工业工程专业和车辆工程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下一步,我院将努力发掘和引进高端人才,重点引进211985学校的应届年轻博士和40岁左右的教授、学术(科)带头人及教学名师,同时加大对新建专业师资的引进力度。
(三)实验室和实践基地问题

随着新专业增加以及老专业班型增多,机电学院的学生总量呈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专业实验室面积不足,部分新专业以及新的专业方向的实验室紧缺,同时已有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另外,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已有的校外实践基地已经无法完全容纳,必须增加新的校外实践基地。下一步,我院将以专业实验室建设为基础,以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以虚拟实验中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在稳固现有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渠道,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提升校外实践基地的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