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建立专业知识结构,
培养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人一生几乎没有多少选择的权利和机会,更多的情况是事情来到面前由不得你选择做还是不做,你只能决定用什么态度和角度去做。这既是人生的无奈,也是社会真实的面貌,故无所谓“学非所用”。要像儿童一样只管解除疑问,能顺手拈来的从不排斥。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将专业学习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载体,消除专业界限,定会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大学教育的目标应关注以下四点:

●学会认知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我发展,即习得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于知识本身。

●学会做事

使学生具有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如何对待困难、化解矛盾、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学会共同生活

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理解他人,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具有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生存

为适应社会的迅速变革,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命运所需的基本能力:思考、判断、想象、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既是个人为完善自身所需要的,也是作为社会成员发挥自主性和首创精神从事革新与创造的保证。

可见,人文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习本身是生活内容学校应消除2600学时的概念还大学四年生活的本来面目

教育的功能是培养生存能力。生存能力是获得生活资料和适合个体发展的生存环境的能力,包括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学习、怎样面对困惑以及建立怎样的人生观念等。这些问题仅用2600学时或教学计划所设定好的课程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将大学2600学时扩展到四年生活的时间,把所有的生活空间都变成学习和锻炼能力的场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生只有明确了人生价值,才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自主学习。大学这个成人教育阶段,由学生自主决定的事情很多:交友、消费、选课、时间安排等等。一个人的所有活动几乎都要受到价值观的左右,利用学生所有的活动机会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个重要的契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都是学习的场所,都是课堂。

人文教育的内容

人格:自尊、意志坚定、心理健康、有工作能力。

人文:善良、勤俭、有道德、有责任心、了解历史、有人生规划。

能力:认知能力、独立行动能力、合作能力。

史学教育、价值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

进步曲线

撇开个性因素,就惯性对人的影响而言,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惯性是“力”在物质运动中最节省、最高效的一种状态。

学习也是这样,习惯就是惯性,养成习惯,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执着,就会容易抵住各种诱惑。因为改变惯性力的方向跟改变高速旋转的陀螺的方向一样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如何做到持久的进步,逼着自己进入“惯性”状态是最有效的方法。

事物在启动时消耗能量最大,人在学习初始时刻最好借助某种压力强行起步。

右边的图是A4纸对折数次的曲线图,第一次对折是2层,第二次是4层,第三次是8层,随后16、32、64、128、256......是按指数关系增厚。一个人学习的进步状况与这条曲线很相似。

(此图)前几个阶段因为成果不明显,所以需要耐心,坚持。这阶段的教育方式要加强引导、鼓励或实施一点强制手段,帮助学生越过“困难期”就会养成习惯变成自觉行动,以建立信心和增强动力

注重内隐学习

如果我们一直躺在床上不运动,时间久了,肌肉就会萎缩,尽管机体没有发生病变,也不会走路了,可见身体不受刺激就不会生长。大脑也是一样,神经元、轴突和树突只要有信息刺激就会活跃,当它们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自然会建立信息(知识)关联,这就是所谓的不学自会,即“内隐学习”。轴突和树突跟长身体一样是需要时间生长的,因此不要急于“学完就会”,要注意平时积累。儿童教育常常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正是因为大人们对此的无知。

现时的教育过于注重“外显学习”,其实,内隐学习能够让人们在不自觉或轻松的状态下得到进步。